最近以来,不少国企甚至央企在地产市场上呼风唤雨,要不是趁势扩张,要不是其他实体经济领域的国企大佬作为新军进入房地产界。这些国企甚至央企,凭借其自身的条件、优势,在房地产界频频显山露水,尤其是在土地拍卖市场上攻城掠地,以巨额成交资金堆垒起一个又一个新“地王”。
在国企的大举进攻下,一些传统开发商,尤其是民企开发商,在土地争夺战中纷纷节节败下阵来,想拿的土地因为价格太高而没有拿到。同时,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新的“地王”不断诞生,地价不断被推高,房价继续上涨的预期不断被拉升。于是,不管是消费者还是民企开发商,几乎异口同声地大呼“狼来了”,对国企攻城掠地、炮制“地王”表示忧患。有的甚至认为国企尤其央企不应该插足房地产开发市场,是国企在抬生土地价格,拉升房地产开发成本,挤压民企开发商的市场空间,推高房价预期,加剧房地产市场尤其土地市场泡沫,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潜在危机。
当下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势下,许多人几乎一致性地对“国进民退”口诛笔伐,共同谴责国企在房地产市场尤其土地市场上的行为,并找到了发泄对房价不满的情绪的新对象、新渠道。一些开发商、舆论人士,也趁机顺势把造成高房价的责任推向了国企,把消费者对高房价的不满情绪导引至国企身上。于是,国企尤其央企成为了目前房地产市场上的一个公认的出气筒。在许多人的眼里,在许多人的口里,国企尤其央企,因争拍土地,成为了推高房价、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侵犯了传统开发商尤其民企开发商利益的大坏蛋。
而其实,只要冷静地对目前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的求实分析就可知,虽然确实最近有不少原本不在房地产市场行走的国企纷纷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也确实有不少土地是因为国企尤其央企的参与而抬高了土地价格,制造了新的“地王”,加剧了市场危机,但客观而言,造成目前高房价、房价预期继续看涨的根本原因,远不止于国企作为这么简单。尤其是,一些人对国企尤其央企或高价争夺土地或大举扩张或作为新军进入房地产开发的埋怨甚至批判,实际上是不公平的,甚至是有阴谋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本文作者陈真诚在8月26日接受《中国产经新闻》杨国华记者的采访,在回答“请问您如何看待目前大规模的国企甚至央企新军纷纷涌入房地产这个现象”这个问题时,给予了客观而公正的答案,认为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事实上,在房地产市场,一直就有不少国企开发商,也不乏知名开发商,如中外运、华润、中信、中远、保利和首创等。最近大规模的国企甚至央企新军纷纷涌入房地产,其实说到底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因为国企或央企也是企业,作为企业,总是追逐利润的。投资什么?或选择什么行业作为追逐利润的主要来源?只要不违法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就行。公司法没有规定国企或央企不能进入房地产业,企业有自主决策的权利,有是否选择投资房地产的权利。
其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面临困境,一些非房地产业的市场尤其出口型的实体企业的市场大为萎缩,企业赢利能力大为降低,而中国房地产业终究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与国际经济的直接关系不大,而且房地产业的普遍利润比较高,尤其在金融杠杆、期房预售制下,房地产投资的资本利润率实际上是非常可观的。因此,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正是为了追逐企业利润,或为了确保或提升企业的赢利业绩,不少国企甚至央企新军便涌入房地产业。
第三,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火热,房价快速上涨,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可观的赢利回报。至今,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房价再次上涨,而且房价预期继续向上,这就意味着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回报预期乐观,因此,在其他实体行业遭遇增加或生存发展困境的时候,进入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不算是国企甚至央企可以考虑的一个不容剥夺权利的选项。
第四,由于发生了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遭遇了经济下滑的难题,政府只好想方设法以确保经济增长。而在实际经济中,经济增长往往需要一些大型或骨干企业作为拉动或支撑经济增长的龙头企业或主力企业。经过多年来的经济改革和国企的重组改制后,现有的国企或央企基本上属于大型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还是在人力、资金等方面,都具有比较强的经济实力。因此,政府无疑对通过国企或央企来带头拉动或支撑经济增长寄于厚望。而一个事实上,一般性的工业项目的立项、投资、产出都需要一个更长的周期,而房地产业的项目的周期相对要短,更容易在相对短时间内产生效应,因此,政府也不会刻意反对国企或央企进入房地产业。在这种形势下,面对有着丰厚利润回报预期的房地产业,国企或央企不可能不动心的。只要公司法或相关法律制度没有明文规定不能进入房地产业,国企或央企肯定会进入房地产业的。#p#分页标题#e#
第五,同样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为保经济增长,推出了4万亿政府投资项目,大胆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投放信贷资金,并大幅调低了利率,而因多种原因,大多数国企或央企相对于民企来说更容易获得更多的廉价信贷资金。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手握大量廉价信贷资金的国企或央企,总得要为资金寻找投资出路,于是,投资房地产业便成为了其重要选项之一。
第六,手握大量廉价信贷资金的国企或央企决定进入房地产业或进一步扩展房地产业务,就需要购买土地。因此,最近接连出现了国企或央企频繁现身土地拍卖市场的现象。而目前的土地出让是采取公开招拍挂制度,在土地拍卖市场上,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同台竞争,自然会互相竞争,其结果便是无法回避的互相抬价。一些民营房地产企业,当看中某块土地后便志在必得,而一些国企或央企更因缺地而更志在必得,因此,地价就不断抬高。正因为大多数国企或央企实力雄厚,手握大量廉价信贷资金,而苦于缺地,因此,就出现国企或央企拼到最后拍得“地王”的局面。
第七,但同样需要客观看待的是,即便目前有不少国企或央企进入房地产业,但相对于政府4万亿投资资金及其更大规模的配套资金和天量信贷资金中不少流向了国企或央企来说,国企或央企投入到房地产业的资金终究还只是不多的一部分,终究只是少量资金。因实际上,最近以来,新进入到房地产业的国企或央企终究不多,国企或央企拿地王的数量终究也有限。
第八,当然,还有一点需要看到的是,对于最近以来出现国企或央企频繁争拍土地、争当“地王”而言,既有资金充足、急需购买土地而争夺土地的因素,也可能有市场经验不足、对房地产市场前景判断过于乐观等原因。或正因于此,一些国企或央企最近频繁争拍土地、争当“地王”之后,如果经营不善,尤其当房地产市场再次发生逆变、房价再次下降之后,也将面临比较大的风险。
第九,正由于是国企,所以,企业决策人或经营者不但需要追逐企业的经营利润,还需要个人业绩。而且,一旦企业出现经营性亏损,最后的损失并不是由个人承担,而是由国资承担,这也就是说个人的风险不大。这些,也是促使国企决策人或经营者敢于冒险进入房地产业、敢于争拍土地、争当“地王”的一个原因。
第十,对于国企尤其央企频繁争拍土地、争当“地王”而拉高地价进而可能进一步推高房价的说法,这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理由并不充分。这是因为,在目前房地产形势下,正因为是判断房价还将上涨、将给企业投资带来可观的赢利回报,国企尤其央企才决定大规模进入房地产业或扩张房地产业务。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即便国企尤其央企不进入房地产市场,不争拍土地、争当“地王”,房价还将上涨。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承认,国企或央企,也是企业,也是中国的企业公民,拥有与其他所有企业一样的权利并承担义务,没有谁有权利说国企或央企该不该与民企一样进入房地产市场或与民企争夺土地。
对于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来说,评判其经营行为是否应该或合理合法的主要依据,是是否违法了公司法,是否遵守了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是否承担了基本的社会责任;考核其企业决策、经营行为后果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最终的赢亏,是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败;评价其企业行为或经营者个人行为对错的主要依据,是法律和政府制订的行业游戏规则。基于此而言,传统开发商尤其民企开发商或社会舆论、公众,就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对国企进入房地产市场尤其土地拍卖市场的行为过于责难因,也没必要认为国企或央企是推高房价的主要祸首。实际上,在目前房地产形势下,在政府的现行政策下,即便没有国企尤其央企在土地市场上的参与、争夺土地行为,房价在短期内肯定还会继续上涨。只是,大规模国企或央企进入房地产业,争拍土地、争当“地王”,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给一些传统的房地产企业尤其民企开发商带来了压力,挤压了传统的房地产企业尤其民企开发商的市场空间或利益空间,因此,传统的房地产企业尤其民企开发商们就不高兴了。或为了争取其自身利益,于是传统的房地产企业尤其民企开发商们把造成高房价、拉升房价上涨预期的责任,不断往国企尤其央企的身上推,通过舆论把公众对高房价的不满情绪引导至国企尤其央企身上去。而这其实很可能是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在上演的一场阴谋,是不公平的。其阴谋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转嫁造成高房价、市场泡沫、行业潜伏危机的责任,转移公众的舆论方向,并通过舆论来逼迫政府以行政的方式把国企赶出房地产市场,为自己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大的市场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