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农村环境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创新思路举措,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居住工程“三位一体”工作,力促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着眼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将市级重点村扩大到100个,规划总投资1.3亿元。对景区、城区、园区周边、公路沿线、镇街驻地等其它300多个村同步整治,确保村村有动作、有变化;对64个农村软弱涣散班子进行专项治理,整修29处村级活动场所。100个重点村中,有36个村新上了大棚蔬菜、林业育苗等富民产业,57个村实施了自来水改造。同步建设集购物消费、医疗卫生、文体娱乐、农资供应、餐饮洗浴、行政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56处已经投入使用。研究出台旧村改造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村拆除危旧房、新建综合楼,整村或联村进行拆迁改造。今年规划在5个镇街改造3000户,目前有46个环境整治重点村实施了危旧房改造。二是政策鼓励,高效推进。加大激励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09年“三农”工作要点、农村环境建设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成立荣成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33名班子成员分包镇区、街道。加大扶持力度,在年初拿出450万元奖励去年环境建设先进村的同时,设立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通过发放启动资金、水泥、苗木等形式进行补贴。加大考核力度,提高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新农村建设的赋分比重,从总分10分拿出8分考核环境整治。三是社会联动,凝聚合力。荣成市领导经常开展调研,定期召开现场会、协调会专题督导,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职能对口督导,农工办、考核办、财政局每周考核督导。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第一批143个单位开展“进农村、整环境”主体活动;结合新一轮包村扶贫工作,组织243个部门和企业采取“1+1”双包法,联合包扶122个村,新后投入1400多万元;结合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投资700万元在9处镇街建设垃圾中转站,6处已经建成使用,试点镇街50%以上的村纳入垃圾“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范围。坚持宣传发动、典型带动、补贴促动、主体推动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形成全社会支持农村环境整治、关心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