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威海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会议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培廷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对全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作了部署安排,市政协主席刘玉党,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马世和,副市长房德阳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熙殿出席会议并宣读了市政府关于表彰全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荣成市峨石山社区等7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各市、区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管委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各镇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部分村(社区)、企业主要负责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市城建系统干部职工约1000人参加了会议。
王培廷在讲话中指出,实施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是市委、市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作出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房建设不仅改善了群众生活、改变了农村面貌,而且有力地拉动了消费需求、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取得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发展得空间、政府得民心的良好效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王培廷强调,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要进一步抓好规划、建设和配套。要坚持超前规划,科学确定中心镇、一般镇和各类村庄布局,合理安排新建农房位置、规模、标准和建设顺序。要坚持高标准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先急后缓、分类推进的原则,引导经济条件较好、建房积极性较高的农户率先启动。要把农房建设与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统筹搞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的配套建设。
王培廷指出,农房建设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要落实好配套政策,做到投入只增不减、政策不打折扣、费用尽量减免、手续能快则快;要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的事群众定、群众说了算;要切实保障农民群众住房财产权,解决好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
孙述涛市长全面总结了2009年威海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概括了三条经验,明确提出了今年工作目标,强调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提升规划设计水平。要搞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衔接,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统筹安排好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要以打造“百年住宅”为目标,把握好建筑风格,为农民设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实用大方、造型美观的新型农房。要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同步配套建设路网、公交站点,完善供水、燃气、热力、污水等地下管网,建设养老、托幼、中小学等服务设施。二是加强分类指导。要依据不同村庄实际,明确建设模式、建设标准和建设时序,积极引导能够集中成片改造或建设的地方先行启动。对城中村和城边村,积极进行整体拆迁、整合改造;对乡镇驻地村庄和经济强村,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对经济条件欠发达的村庄,结合村庄整治,积极实施旧村改造。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各市区也要安排专项财政资金,配套捆绑使用。要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鼓励将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农村住房建设新增建设用地。要加大信贷支持,对农户开办按揭贷款、小额信贷等业务,对参与农房建设的企业优先提供贷款。开辟农村住房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程序。四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要为新建农房的农户及时办理土地、房屋变更登记,切实维护好农民住房财产权。要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新模式,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阳光操作,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加强对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工程承发包等监管,切实把农村居住工程打造成放心工程、民心工程。
会议表彰了荣成市政府等91个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先进单位,印发了《中共威海市委、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