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在威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为城中村改造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领导王培廷、孙述涛、刘玉党、马世和、边祥慧、董天祥、于永吉、张剑、徐东升等出席会议。王培廷、孙述涛分别讲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杨焕彩出席会议并讲话,边祥慧宣读表彰决定,房德阳主持会议。
当天上午的威海国际会议中心,喜气洋洋。会场入口处两侧摆放着一个个精心制作的宣传看板,定格城中村改造中一个个难忘的瞬间——一个个城中村被拆除,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户户村民喜迁新居,一座座新的商业设施横空出世……1000多名与会人员一边观看,一边感慨,三年来的艰辛与付出在这一刻交织成心中无限的感动与自豪。
上午9时,大会正式开始。会上,市委、市政府授予172个单位“威海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213名同志“威海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随后,在激越的乐曲声中,市领导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了奖。环翠区、高区、经区、市水务集团4个先进集体的代表作了典型发言。
为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让广大居民共享人居成果,2007年8月,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适时提出用三年时间彻底解决市区城中村问题。经过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党政组织和几十个部门、几百家企业、成千名机关干部、数万名群众的三年合力攻坚,截至目前,中心市区77个城中村、31339户、342.2万平方米全部完成拆迁,1.5万户、4.5万人回迁安置,到明年年底近10万群众将全部搬进新居,达到了共建、共赢、共享的预期目标。城中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过上了真正意义的城市生活;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大幅度增加,长远利益得到了根本保障;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精品宜居城市的形象迅速提升;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带动了房地产和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
会议指出,市区城中村改造,是地级市成立以来城市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涉及面最广的重大工程,建设任务之繁重,面临困难之复杂,时间要求之紧迫,前所未有。三年来,市和三区的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相关街道办事处、村居广大基层干部,历经千辛万苦,受尽许多磨难,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为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城市形象的显著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城中村改造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只要我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就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困难面前不退缩,重压之下不低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目标一旦确定关键在于落实,只要我们都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就一定能够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们的各项事业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会议要求,充分借鉴城中村改造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巩固改造成果,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以“绿色社区、平安社区、健康社区、文明社区、幸福社区”为目标,高质量、高标准地做好城中村改造的后续工作,尽最大努力让群众在最短时间内搬进新居,把城中村改造真正打造成人民群众满意工程。要强化精品意识,按照“内涵提升、外延控制”的要求,高标准地开发好城中村改造后腾出的土地,加快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把建成区全部纳入精细化管理范畴,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积极推动人居环境建设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使农村面貌尽快发生根本性变化。要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努力完善全覆盖高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杨焕彩在讲话中说,威海实施市区城中村改造是贯彻中央和省关于扩内需、稳增长、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一系列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抢抓发展机遇、优化基础设施、推进城市上档升级的有效途径,是实施以人为本、改善民生、造福一方的生动范例,是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干事创业的具体体现,做法和经验在全省具有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他要求,大力推进城镇化,使之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依托;做大做强房地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和地方财政增收;加强规划工作,发挥其对转方式调结构的引导调控作用;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运行质量和效益;抓好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