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GDP增长9.6%,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另一则新闻则报道截止到上周末,全国11大城市可售住宅63.4万套创新高,北京则接近11万套,并预言住宅买方市场或将到来。
对于研究房地产市场而言,上述两条新闻呈现出两个不同的趋势。其中,第二条新闻是意料之中,因为伴随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销售量明显下滑,但开发企业的开工量是前一两年上马的,时至今日已经到了开盘的时点,虽然能够适当调整档期,但调控显然非短期行为,且企业不可能无限期拖延项目进度,故市场供应量始终会保持一定规模。增减之间,企业库存大幅上升,对于各家房企而言,自然销售压力激增,资金周转受到影响。依笔者之见,这个结果已在宏观调控模型设计之中,按逻辑分析,下一步就是降价促销,甚至竞相降价,引发价格战。当然,前提是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而这一点,在第一条新闻中可以找到依据。
经常有朋友问及,宏观调控政策什么时间放松?这个问题对于远离决策层的普通从业人员而言,很难回答。但有一个基本判断:国内GDP增速偏高(高于7%~8%)时,国家对于房地产的政策导向趋严的可能性远大于放松,所以当上半年全国GDP增幅仍处高位,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2.9%这样一组数据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很难想象有什么样的理由可以让政府主管部门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
有人或许会说,当前的房地产调控会导致土地财政的难以为继,让地方政府大量项目形成烂尾,也将影响保障房建设。这种观点目前是支持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人士比较普遍的意见。但显然主管部门的思路并不相同,所以我们看到国家发改委发文,允许地方融资平台对保障房建设进行支持。因此,以保障房为由放松房地产调控在本人看来绝无可能。
当然,房地产调控走到当前这个阶段,仍处两难境地。一方面数据显现的趋势符合宏观调控的逻辑和预期发展轨迹,另外一方面又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反映在,住宅价格的变化轨迹往往低于预期,而房地产投资量、土地成交量、建筑开工量等指标在下半年可能先于住宅价格出现明显下滑。其中,土地成交量已经呈现上述趋势,但其他两个指标目前表现尚好。若下半年这两个指标持续坚挺,则对于房地产的调控将保持目前力度,甚至可能加强。若两指标明显下滑,政策或有调整可能性。所以,当前政府对保障房的开工量严格要求,这方面也许有所考虑。总之,中国的房地产,由于有商品房和保障房两大块,相互之间的影响会逐步显现,也给政府的调控创造了一定的操作空间。对此,房地产从业人员应有正确认识,对于房地产调控的持续性不应再有质疑,目前必须有清醒认识,并切实采取务实举措,顺势而为。当不了先知先觉,也别太过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