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每个人都能讲出自己与房子有关的点滴故事。
环翠区鲸园街道办事处光明社区73岁的林桂萍,经历过婆媳共处茅草房、租住他人平房、搬进自建大瓦房和最后住上新楼房的过程。3次迁居,林桂萍一家人也一路“迁”向了幸福生活。
嫁到本村
5口人挤住4间茅草房
6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林桂萍家中,倾听她讲述与房子有关的故事。林桂萍今年73岁,曾是老威海北沟村的村民,也就是现在鲸园街道办事处光明社区所辖的大部分区域。1966年,林桂萍嫁给本村一名青年当媳妇。
结婚后,林桂萍和丈夫一起住在公婆家,当时丈夫还有个弟弟,5口人挤在4间茅草房中。虽然拥挤,但一家人相处得十分和谐。第二年,小叔子也要娶媳妇了,林桂萍和丈夫就搬了出来,给小叔子腾房结婚。
分家出来
租住他人两间半平房
林桂萍与丈夫在和公婆分家后,搬出老宅,在村里和邻居合租了5间平房,一家两间半。林桂萍说,在与邻居合租期间,迎来了自己第一个孩子。
在随后的日子里,林桂萍又添了一个女儿,一家四口和谐快乐。林桂萍介绍,虽然两间半的房子不大,但是也有两个睡觉的土炕,孩子们睡一铺炕,她和丈夫睡一铺炕,日子过得也不是太艰苦。
林桂萍在厨房里切菜准备晚饭。 记者 姜凌春 摄
勤奋工作
攒钱盖了4间大瓦房
虽然在租住的房子里过得也很开心,但林桂萍和丈夫始终在想一件事:这套房子毕竟不是自己的,什么时候才能有幢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啊?
为攒钱盖几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林桂萍和丈夫勤奋工作,勤俭持家。
在租住的平房内住了10年,1977年,林桂萍和丈夫带着孩子们搬进了自家新盖的4间大瓦房里,不仅房子里外崭新、窗明几净,而且最重要的是,房产证上写的是自己的名字,怎能让人不兴奋呢!“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了,这辈子能住上自己的大瓦房,心里很知足了。”林桂萍说。
村庄改建
搬进70多平方米新楼房
一家人在4间大瓦房中度过了十多年的幸福时光,林桂萍50岁那年,更大的喜事降临了,因为她所在的城中村要进行统一改造,所有的村民都可以住上楼房了。经过两年多的建设,1993年,林桂萍一家又搬进了面积为70多平方米的楼房里。“真没想到,年过半百还能住上新楼房。搬进新家那天晚上,我激动得一宿没睡。”林桂萍说。
林桂萍介绍,2012年6月,她所在的光明社区的老旧楼房实施了墙体保温工程,如今,社区正在进行旧生活区改造工作,“听说9月底改造工程就能竣工,到时候我们的小区就会像新小区一样美丽了。”林桂萍开始憧憬改造后小区的美丽容貌,“生在威海,长在威海,走到哪里我都会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们威海最适合人类居住!”林桂萍开心地说。 记者 姜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