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养老服务业的最新举措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为养老产业带来较快发展机遇,并开始吸引地产商、专业养老机构等各路资本驻足关注。包括远洋地产、万科在内的多家房地产相关企业试点养老地产。
养老产业将成经济发展大主题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按标准同步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完善相关设施。重点发展居家养老,同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养老机构,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到2020年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来自申银万国的报告显示,老龄化是一国经济发展中普遍需要经历的过程,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和未富先老的特点。
不过,申银万国报告同时指出,尽管我国已经进入了快速老龄化阶段,但是相关养老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伴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养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大主题之一,将带来细分行业与产业的结构性机会。从需求端受益于老龄人口增加,养老需求增加的细分行业和公司:老年人医疗保健、与老年人相关的日常消费、休闲娱乐行业,以及包括养老地产在内的养老基础设施与服务,以及寿险与资产管理行业未来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预计2015年全国城市商业化养老机构的潜在需求为自理老人床位数174万~185万张左右,需要护理老人床位数30万~32万张左右。按照一个项目最优化床位数为400张计算,未来三年市场上将需要至少4500个项目的建设。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一个庞大的市场逐渐浮现,未来养老服务业有望获得快速增长。与之相应的是养老地产逐渐成为各大房企争夺的热点,近年来国内不少房企纷纷试水养老地产。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预计,国内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至少万亿以上,以后还会逐年增长。
房企探索养老新模式
养老服务市场“蛋糕”诱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各路资本也都跃跃欲试。不少开发商看中这一市场,纷纷开始涉及养老地产市场。目前已有远洋地产、万科、保利、首创、绿城、龙湖、复星等开发商在养老地产上争夺市场份额。
今年8月19日,房地产顾问服务机构世联地产与台湾最大的养老服务机构恒安照护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借此共同探索真正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
“多数开发企业都以较小规模养老地产项目进行试水,以此来探索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建立以本公司特有资源为基础的养老地产操作方式。”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表示。
8月22日,作为首个中美合资示范性养老地产项目,椿萱茂·凯健(亦庄)老年公寓由远洋地产与哥伦比亚太平洋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各自附属公司及后者的合作伙伴EmeritusCorp.开发和经营。今年7月3日,项目取得北京市民政局颁发的《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成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3天后首个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养老服务机构。
“国内的养老地产理念还比较陈旧,应该引进欧美先进服务理念,推行积极养老的观念并发展相应产品。”远洋地产总裁李明表示,养老地产的本质是养老服务业,并不是单纯的房地产开发,所以需要打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据介绍,远洋地产椿萱茂摒弃了此前外资品牌或提供咨询或参与投资的旧模式,将国际运营管理、服务标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这一点严格将以前旧有的单纯以顾问形式为国内养老产品提供咨询服务,并不参与经营管理的模式与目前的模式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