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振兴 图/蔡雨芬 又是一年“11.11”,“单身汪”应好好规划自己的终身“房”事了。有了房,成功脱单的几率要大许多。 在今年光棍节前夕,腾讯房产特别联合腾讯网、腾讯研究院房产研究中心和腾讯智慧,在全国196个城市展开一场有关“单身汪”的购房力调查,从大数据来反映单身群体的消费动力和购房意愿。 28-32岁是结婚年龄的分水岭。28岁之前,单身还是一种时尚;32岁之后,同龄人即使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也在筹备婚礼的路上,单身队伍在不断缩减。 从数据上看,30岁以上在一二三线城市单身的比例分别是41.58%、40.28%和27.53,从侧面印证了单身人群存在的普遍特征,比如30岁以上的女性,高学历,一线城市;还有没房少钱的男性等等。如果你具备以上这些特征,不幸地通知你,你继续单下去的可能性仍旧很大。 从整体水平上看,一二三线城市中男性单身的比重比女性高一些,分别为47.45%、50.07%和47.88%。他们的单身情况与所在城市的关联不大,而与中国整体的男女比例失调有直接关系。 三线城市初中学历以下的单身最少,占40.63%,而硕士学历及以上的单身比例高达47.68%,充分说明学历与脱单有较强的关联性,学历越高择偶面越窄。而在一线城市,不管低学历还是高学历“脱单”都相对有难度。 针对不同的城市收入、月供、贷款额度等因素的整体水平差异,本次调查在不同类型的城市存在一定差异,一线和二、三线城市的家庭收入起步年收入分别是7万元和2万元以内,最高年收入分别是40万和20万以上。不同城市,未婚有伴侣和未婚无伴侣的房产状况结构相当接近,大约八成的小家庭名下没有房产。这说明房产作为“家”的核心资产深入人心。 收入低 单身群体的收入水平略低于其他群体,在一线城市中,单身群体的年收入在7万元以内居多,占38.24%,而在二线城市中单身群体的年收入集中在2万元以内,占40.78%。 房产少 76%以上的单身汪名下没有房产。拥有房产的单身群体中,名下有一套房者在一二三线城市的比例分别是75.85%、80.54%和75.93%,拥有两套房的占比在13.30-15.79%之间,而拥有两套房以上的占比很低,在一线城市仅有8.36%。在名下拥有房产的群体中,未婚群体的房产数量明显小于其他群体,结婚的家庭更愿意节衣缩食,购置、储备房产供给子女。现在一转眼进入“二胎年代”,原本富裕的房产看上去也不够用了,住房结构也将受到影响,比如,四居将变成刚需,五居成为改善性住房,三居的市场将被大大挤压等等。 投资少 单身群体的投资实力相对于其他群体偏弱,一二三线单身群体缺少实力做投资的比重在51.65%-69.57%。主要原因是年龄偏小,缺乏相关社会历练和投资经验;单身群体创业当老板的比例也偏低,在一线城市最低达到9.40%。从长远角度上看,成家再立业,有家庭责任的推动,创业比例将会更高些。 老话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单身群体的个人月均消费明显低于其他群体。在一二三线城市未婚无伴侣每月用于个人消费大约1951.97元、1450.52元和1233.70,而未婚有伴侣的月均个人消费在1402.33元-2186.04元。 在问卷中,设置了近期买房打算的题目,目的是为了采集“单身汪”购房者的意愿程度。没有拥有房产的群体中,单身的比有恋人的意愿要低一些,比如在一线城市,未婚无伴侣以自住而购房的比重为33.48%,而未婚有伴侣则为44.32%;单身抱怨房价高无力购买的比例在一二三线城市集中在33.08%-40.80%,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可是,抱怨无益,还是得赚钱买房娶媳妇。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先买车还是先买房?未来5年内,在一、二线城市中单身群体用于住房消费的比例为85.78%,而用于汽车消费的比例大约20%左右。 单身群体的大多数选择是优先买房,这证明了单身也是关注房产的主力军之一。而在有意向买车的群体中,单身群体购车车型均在12万左右,经济实用为核心诉求。 不同群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判断差异不大,普遍持乐观的态度,大部分人认为中国2年内的GDP增速维持在7%左右,所以说单身并不影响人们对经济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