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要闻
热点丨房屋市值大PK!为什么南方城市更值钱?

 

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

 

房屋的市值与该区域的经济基本呈正相关,也就是说GDP总量越大,房屋市值就越高。经济发展得越好,房地产市场越火爆,因此房屋市值越高。那么哪些城市的房屋市值比较高呢?

 

 

· 一线城市首当其冲 ·

 

 

“北、上、广、深”不负众望,位居房屋市值排行的前四名。

 

上海以26813.9亿元位居榜首,北京以17934亿元紧随其后,深圳以11943.5亿元位居第三,这三个城市本阶段的房屋市值超过万亿元大关。


广州以8268.4亿的市值位列第四,房价却只有其他三个一线城市一半左右。


在四大一线城市之后,是苏州、天津、杭州、南京、厦门和武汉六城。可以看出,位列前十的城市中,除了第十的武汉外,其他城市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长三角城市最多,达到4个,珠三角和京津冀各2个,福建1个。

 

前十名中,武汉是唯一的中西部城市。

 

· 南方城市为何市值高? ·

 

 

一个城市某一阶段的房屋市值,除了跟当地的经济总量和房屋成交量相关外,也跟该城市的房价水平关系密切。例如,上海和北京都是城市经济总量大,房屋成交量大,房价也处在全国最高水平,因此房屋市值也最高。

 

即便是一些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不大的城市,较高房价推高房屋市值,房屋市值的排名远高于GDP在全国的排名。例如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51位的厦门,房屋市值高居全国第9位。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4月份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其中,厦门4月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23847元/平方米,稳居全国第4,仅次于深圳(50354元/平方米)、上海(39394元/平方米)、北京(36175元/平方米)。厦门房价已经连续17个月位居全国第四,直追北上深。4月厦门房价环比上涨5.7%,涨幅居全国第4位;同比上涨13.35%,涨幅排名也是全国第4。目前厦门岛内的新楼盘价格已普遍在5万元以上。

 

与厦门相似的还有珠海和海口这两个南方海滨城市。比如珠海GDP位列全国第98位,但房屋市值高居全国第18位。珠海城市虽小,但房价已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最新的百城房价数据显示,4月珠海以15677元/平方米的住宅均价位居全国房价第9,房价涨幅也位居全国第八。

 

厦门、珠海、海口等城市规模不大的南方海滨城市,由于环境不错、气候宜人,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进入,不少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选择到这些城市置业过冬或养老,因此这些城市的房价也都在比较高的水平。

 

· 制造业城市分化明显 ·

 

也有一些城市房屋市值排名明显低于GDP的排名。

 

这样的城市一类主要位于能源重化工业省份,近几年随着能源价格的走低,这些地区的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人口流入较为缓慢,甚至停滞。如长春,沈阳等。

 

另一类是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城市,如常州、无锡、泉州等。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说,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虽然外来人口也很多,但由于收入比较低、流动性比较强,因此并没有转化为有效的购买力,房价也比较低。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称,由于目前国内各类成本问题和国内外市场约束,制造业非常不景气。近几年这些制造业城市的经济和财政增速都已放缓。“制造业要在有利润的情况下进行招工,工资水平不可能太高。”

 

不仅如此,这些劳动密集型城市的相当一部分中高端购买力,还会流向周围的行政等级更高、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市。比如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经商群体十分庞大,很多人选择到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资源更好的厦门置业。因此上述城市在库存高企、购买力流失的情况下,房价保持在较低水平,房屋市值也比较低。

 

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城市的房屋市值排名都会低于GDP排名,比如东莞和苏州,这两个城市的房屋市值排名就高于GDP的排名。尤其是东莞,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21,但房屋市值高居全国第11。

 

东莞和苏州近年来经济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自去年以来,随着一线城市房价不断高涨,不少购买力外溢去了周边的二线城市,比如东莞,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购买力来自深圳;苏州则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购买力来自上海。

 

与东莞、苏州类似,得益于一线城市购买力外溢的城市还有不少,比如珠三角的惠州和中山,北京周边的廊坊。廊坊GDP总量位列全国第81位,但房屋市值高居全国第33,北京购买力外溢,廊坊房屋市值水涨船高。

 

文章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

中房报根据网络素材综合整理


END

通知公告
资料下载
在线杂志
="威海房地产电子杂志"
会员介绍
视频看房
威海市房地产协会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30222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376号


电话:0631-5288790      技术支持:威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