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频现 让楼市前行更稳健
——威海房地产市场上半年盘点(上)
2016年上半年转眼已成过去。回收这半年的威海楼市,可以说在多重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各种置业需求持续释放,市场回暖势头明显。在此背景下,各大房企借机发力,在五一、端午等小长假期间更是收获颇丰,让我们有理由期待下半年的威海楼市走得更稳健。以下就是记者从政策、管理、土地供应等角度对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所做的盘点。
上半年,来自中央层面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可谓接二连三,鼓励和扶持房地产业发展的意图十分明显。这些政策中,令人印象比较深的有:
2月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针对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提出降低首付比例等新规定。2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将契税和二手房交易免征营业税年限由5年改为2年等。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促进土地节约利用等新要求,对未来的小区规划设计和建设将产生一系列新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提出今年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3月13日,国税总局局长王军表示营改增将涉及“个人二手房交易”,由于二手房交易将影响到更大范围的购房者。
5月4日,为确定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群众住房需求。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四项举措,分别从房源、公租房货币化补贴、税收优惠以及市场规范方面,给予住房租赁市场支持。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意见,该意见指出,允许改建房屋用于租赁,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土地使用年限和容积率不变,土地用途调整为居住用地,调整后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应当按照居民标准执行。
在地方层面,我市住建部门针对获评AAA级及AA级信用等级的房地产企业在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方面继续给予扶持。威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公布的《关于调整威海市2016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比例的通知》,对今年公积金缴存基数和比例进行了调整。对职工申请公积金贷款给予了多方面的优惠,有力的支持和拉动了职工的住房消费,促进了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3月底,市住建局发布2015年度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威海丰荟集团有限公司等55家企业为“信用AAA级”企业,威海市昌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68家企业为“信用AA级”企业,威海市昌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82家企业为“信用A级”企业。调整和细化了评价标准,增加了动态评价指标,同时不再要求所有企业必须参加,而是采取企业自主申报的方式。所以尽管我市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多达500余家,但最终自主参与本次活动的企业为240多家,而获评A级以上信用等级的企业为205家。 4月15日,威海市房地产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在塔山宾馆举行,推举威海宇程建安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明亮为市房协2016年度轮值会长,增补威海信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炳山担任市房协副会长职务。会议还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审议通过了取消威海广通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会员资格的意见,吸收威海丰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加入协会的意见。 为推进我市新建民用建筑准全装修工作,住建局于6月8日发布《关于推进新建民用建筑准全装修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根据该意见,自2016年9月30日起,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施建筑施工图纸审查的新建居住建筑(不包括别墅类建筑)、政府投资和使用目的明确的公共建筑统一实行准全装修。通过样板引路和舆论宣传,逐步凝聚社会各界共识,有序推进准全装修工作,到2020年实现从准全装修到全装修的过渡,推动我市新建建筑品质跃上一个新台阶。 6月1日,威海市住建局、房管局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为期1个月的房地产行业综合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6月17日,“威海好房”房地产联合营销平台正式启动,这是市房地产协会在市住建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历时一年多的紧张筹备,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在协会、房地产开发企业、媒体单位和代理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建立的。未来该平台将通过整合各方资源,面向全国,面向区域外的广阔市场打造威海宜居房产整体品牌,大胆开展房地产“互联网+”模式的探索实践,着手构建“威海好房”联合营销平台,力求实现威海房地产营销的全新探索和突破。 2月份,威海市国土资源局公布2016年度威海市区经营性国有建设用地出让计划(未含文登区),根据该计划,本年度市直、环翠区、高区、经区及临港区将安排53宗国有土地以挂牌形式在网上出让,较上一年度的43块增加了10块,增幅为23%。其中经区拟出让的地块数量和面积最多,为19宗、2347亩。 根据该计划,本年度市直区域将出让的地块共3宗,分别为渔港路东端、金线顶路南的金线顶南区域地块,青岛路西、即墨路南的绿轴区域地块和海滨路西侧的三角轮胎老厂区地块,总出让面积为897.8亩。 其中,三角轮胎老厂区地块在去年就曾被列入当年土地出让计划中,但后来因多种原因未能如期实施。按照新的出让计划,该地块面积为566亩,为本年度所有拟出让地块中面积最大的一块,全部为商住用地,容积率为2.2,在第三季度安排挂牌出让。该计划如能按期实施,预计将吸引不少地产名企的关注和参与。而该地块将最终花落谁家,成交价格几何等同样将受到市民关注。 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截至6月末,中心城区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出让速度依旧缓慢。来自威海国土交易网的成交数据显示,目前中心城区仅有首批5宗土地出让。其中4宗位于东部滨海新城,1宗位于高区初村镇。而以威国土经告字〔2016〕2号文件发布出让的第二批国有经营性用地目前仍处在挂牌出让期间。 威海晚报记者 董传葆